大家是不是都或多或少的听过,非全学历就业将会受限制?尽管如此,非全还是处处遭到了限制,此前网上关于非全日制的讨论又火了。原来,非全日制的同学们真被“歧视”了?
NUMBER 01
不要歧视“非全日制”
山东德州一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建议公务员遴选时条件放宽一点,学历设置成本科以上,不要设置全日制。
经调查核实后,德州市委督查室回复称:
德州市将在2022年市直机关公开遴选中,明确报名资格条件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遴选机关不再对学历性质限制“全日制”。
实际上遴选过程中明确要求“全日制”的地方不在少数。
以公考为例,去年4月,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开发布遴选公务员公告:
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遴选公务员8人,其中资格条件之一是,“具有国家统一招生的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
另外浙江省天台县委办公室拟向全县公开选调工作人员3名,学历条件为“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此外,很多省市发布的相关公告中,都明确要求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教育部明确规定非全与全日制研究生是统一的入学标准和培养模式,为何还会出现“非全”遭受就业歧视的情况呢?
在用人单位眼里,非全的水平与全日制的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非全是一边工作一边上课,在读研方面付出的精力时间相对来说都比全日制研究生的少;
很多大学在招收非全的时候也会将标准相对放宽一些;
用人单位对于非全的不了解,或者是不愿意去了解,又或者只认学历,不认能力等原因,导致非全不被认可。
因无法享受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家补贴,非全日制研究生刘同学一纸诉状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告上了法庭。
6月2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已就此事正式发文。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将国家统招的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纳入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范围的通知》。
唐山、沈阳、太原、青岛等多地,也已将统招“非全”纳入人才引进或补贴政策。
此外,河南省、天津市等地的“三支一扶”、公办教师等招募公告中明确提到:对国家统一招生的2017年及以后入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
NUMBER 02
“非全日制”值得报考吗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非全”又分为非全日制非定向就业和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签订定向就业协议的意思是:考生和企业(就业单位)与学校签订三方协议,也就是说学生将来毕业时的工作问题是不归学校管,没有派遣证,不能参加校招。不过就目前非全毕业生反馈来看,有些学校毕业后和全日制一样发毕业生推荐表,可以参加校招。非全定向培养,不转户口、档案,不安排学生宿舍住宿,不享受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没有医保…这些信息让很多本就有所犹豫的考研人,心里更加感到没底。非全日制实行的是非脱产学习的方式,也就是说边工作边读书,上课时间一般在周末,或集中在寒暑假,具体由各院校进行安排。有些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在申请调剂到非全时,学校会承诺与全日制一同培养,上课方式也一样,只是证书上会标注非全日制的字样。关于学制年限: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非全日制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 ,一般比全日制学习时间长半年到一年。大多数高校招收非全日制要求定向就业,拟录取时要跟招生单位签订协议书。定向就业指毕业后按定向合同就业。“在职研究生考生”“单独考试考生”“强军计划”及“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属于定向就业。非定向就业指按学校推荐、本人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非在职的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考生属于非定向就业。
目前,有很多院校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也比较丰富。相比大多数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8000元/年, 非全的学费要高一些,总体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除了学费贵,非全日制申请助学贷款可能也受限。这一点对于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研宝来说,也要考虑清楚。每个学校政策不同,具体以官方政策为准。现在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可能最大的区别,就是学习方式的不同,除此之外,学习要求、学习内容、考核标准,不曾宽松。其实, 非全日制究竟适不适合我们报考,主要还是要根据读研的目的和个人规划来定。比如,你只是工作中需要一个研究生的学历证书,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那非全日制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这里,想说:非全日制是社会需求的产物,我们不要随意贴标签,无论报考哪一种研究生,目前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学习,相信大家会有好的结果。